
國學概論
課程概述:
本課程旨在闡明中國學術之體系、大義、重要觀念、流變史及現代意義,養成閱讀中國文學作品的背景基礎。課程內容將涉及中國學術史重要現象之講解與討論、文史工具書之使用方法、認識圖書館及文史相關書局。
授課內容:
本課程介紹國學的基本知識,使學生能概略瞭解古籍分類、流傳等情形,透過評述各時代重要典籍之作者、內容、性質、源流、版本、價值、影響等議題,引導學生進入國學領域,瞭解研讀中國典籍的門徑,建立深入研讀各類典籍的基礎,拉近與古籍的距離。並希望學生能對各類典籍所關切的課題加以反思,與古籍建立內在而深刻的關係。
先秦典籍導讀
課程概述:
此項課程主要在討論秦代以前之重要典籍,包括諸子百家及群經,以奠定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之基礎。先秦典籍,涵蓋內容甚多,部分已開設專門課程,如《老子》、《莊子》、《詩經》等,此項課程,就先秦典籍中,擇其未開設專書者,摘取重要篇章講授。
授課內容:
本課程為〈先秦典籍導讀〉系列課程之一,透過〈論語〉與〈孟子〉兩本儒家重要經典,理解孔孟精義,認識中國學術主流,為進一步研究儒學奠基。以宋朱熹〈四書集註〉和張其昀〈孔子新傳〉為教本,以歷代學者譯注通釋義理疏解等專著為輔助,就孔子六藝教,分類選讀〈論語〉篇章;就孟子德行論心性說及政教思想,研讀〈孟子〉原文。新年度側重從相關篇章看孔孟的食衣住行與生死態度,從中體會新生活禮儀,以結合時代精神與需要。
文學概論
課程概述:
文學係以語言文字為傳達媒介的一種藝術,作家對於所處生活環境,必然存在著一種獨特觀感,於是以特殊寫作形式加以呈現。是以本課程及著重於透過古今文學作品分析,觀察文學與語言的關係,並對抒情文本與敘事文本的特徵進行表述。另外則藉由文本的實際閱讀,探尋作家創作時所運用之藝術手法。期盼透過對文學作品形式及內容之探討,以期建立同學對「文學」的系統認識及文本賞析之能力。
授課內容:
本課程在於建立學生對於文學的基礎知識,如:甚麼是文學?何謂象徵?文學起源的因素。文學的特性、文學與語言的關係、文學與道德、何謂詩?古典詩和現代詩的不同、小說的要素、傳統小說的優缺點、傳統戲劇與民間文學的關聯、何謂悲劇人物?文學批評與作家的關係、傳統文學批評的優缺點等。上學期先從理論上瞭解文學原理。下學期再分類探討詩/散文/小說/戲劇/文學批評。以奠立學生二三四年級深入研究或從事創作的入門根基。
文學研究方法
課程概述:
本課程旨在介紹文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與步驟,進而訓練學生如何提出專題報告之論題、擬定專題報告之結構。並建立學生良好的治學態度,奠定攻讀本系專業科目的學習基礎。
授課內容:
本課程訓練學生具備文學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識及專題報告撰寫能力。課程設計主要分為介紹文學研究的基本概念以及實際專題報告寫作技巧的訓練。前者以各類文學作品為例,透過實例的介紹,讓學生對文學研究方法有初步的認識;後者則藉由專題報告之撰寫,培養學生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編排資料、擬定專題報告論題與結構之能力。